晨报记者 严峻嵘
晨报记者 严峻嵘
前天一大早,还没出门,电话已经响起。电话那头是一阵急促的呼气声:“你们的水已经到楼下了,你们自己拿上楼吧。”我还没回忆起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时,电话那头已经挂掉了。我按电梯到了楼下,原来是前一天家人订的某某山泉已经到货了,望着那两叠码得整整齐齐48瓶水,我心里嘀咕,送货怎么这么快呢?
在小区门口,我遇到一位送水的小哥哥,他熟练地将桶装水卸下电动车,搬上一辆小推车,然后推到小区楼下。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整个流程,我都不清楚他们每天原来是这样送水的,送水其实都得靠“人肉”、力量加技巧,是实打实的体力活。
送水的小哥哥告诉我,他最近每天大约送110-120桶水,因为电动车每次运载的上限是7桶,桶太多车上也没法放,所以他每天至少要跑十几趟。遇到有些住在老公房或者老建筑的用户,只能自己拎上楼去。我问他辛苦吗,他咧着嘴笑了。
我试着在太阳下用肩扛起一桶桶装水,但马上放弃了,实在太重了。我看了一下桶底,桶装水的规格是18.9升,18.9升水等于多少斤水呢?水的密度是1000kg/立方米,1升=1立方分米,所以18.9升水等于37.8斤水。以小哥哥每天送110桶水计算,是4158斤,超过两吨!
我突然明白了,送货员们为什么急着要在早上送水,毕竟最近上海的天气实在太热了。尤其是这段时间,每天都是“高烤天”,赶在上午送掉,至少还能避开毒辣的太阳。
家里人订某某山泉是因为觉得夏天招待客人很方便,喝完就直接扔掉。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一直不赞成网上去订饮用水:一是不环保,二是浪费物流,三是那些送货员太辛苦了。有好几次深夜,我在小区碰到送货的美团小哥哥,手里拎着4L规格的大瓶饮用水。一看就知道,准是楼里那几位朋友预订的。有时我笑着调侃道:“这一单就为了送两瓶水啊?”美团小哥哥也哭笑不得。
13日,晨报头版发了一篇评论文章《太阳底下的日常》,在文中,评论员回忆他自己曾经参加过一次夏日里给户外工作者送一瓶水的公益活动:“与他们面对面的时候,看到他们晒得几乎纯黑的脸上,汗水如溪水般流淌,真的非常震撼。”我非常赞同评论员的观点。如今,上海已经进入高温天,我也希望其他朋友能对那些包括快递员和外卖小哥在内的户外工作者保持体谅,对他们保持敬意,递上一瓶水,送上一个好评,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他们更多关爱。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严峻嵘